全国工商联章程解析:性质、职能与会员权利义务

全国工商联章程是什么?

全国工商联章程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(简称“全国工商联”)的根本性文件,明确了其组织性质、职能定位和运作制度。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,工商联章程不仅规范了内部管理,还体现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与引导。那么,这份章程具体包含哪些内容?它对企业和企业家又有哪些实际意义?

全国工商联的组织性质与特征

全国工商联是中国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,具有鲜明的统战性、经济性和民间性。其成员以非公有制企业和经济人士为主体,核心任务是促进“两个健壮”——非公有制经济健壮进步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壮成长。

章程中强调,工商联既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,也是企业家的“娘家”。这种双重角色怎样体现?比如,它既参与政策制定调研,为企业发声;也组织培训、考察等活动,帮助企业家提升能力。

会员的权利与义务

全国工商联章程对会员的权利义务作了清晰规定。权利包括:选举权与被选举权、参与活动权、接受服务权等;义务则涵盖遵守章程、执行决议、支持工商联职业等。

举个例子,会员企业可通过工商联反映经营中的难题,比如融资难、市场准入限制等;同时,也需履行社会责任,如参与扶贫、公益事业。这种双向互动,正是章程推动“两个健壮”落地的关键。

新时代下的使命与要求

随着经济进步,全国工商联章程也与时俱进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三自要求”(自我进修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成长)和“四个典范”(爱国尽职、守法经营、创业创新、回报社会),被纳入章程灵魂,引导企业家做新时代的建设者。

比如,许多民营企业家通过工商联组织的培训提升管理水平,或通过“光彩事业”助力乡村振兴。这些操作正是章程倡导的“统战性”与“经济性”结合的生动体现。

划重点:章程的现实意义

全国工商联章程不仅是制度文件,更是非公有制经济进步的行动指南。它既保障会员权益,也明确责任,推动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。对于企业家来说,领会章程灵魂,不仅能更好融入工商联体系,还能抓住政策机遇,实现长远进步。

想了解更多?不妨查阅《全国工商联章程》原文,或关注各地工商联的动态!

版权声明

您可能感兴趣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