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大破产清盘人真的富了吗?揭秘背后的利益链

恒大破产,清盘人真的赚翻了吗?

随着恒大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,外界最关注的难题其中一个就是:恒大破产富了清盘人吗? 清盘人作为破产企业的“操盘手”,不仅掌握着庞大的资产处置权,还能优先收取高额费用。那么,他们到底能从中获利几许?债权人的利益又该怎样保障?

清盘人为何能“旱涝保收”?

在香港破产清算制度下,清盘人拥有极高的优先级。按照《公司(清盘及杂项条文)条例》,清盘人的报酬、律师费及其他清算成本位列清偿顺序的最顶端,甚至高于员工工资和有抵押债权人。由此可见,即便恒大最终资产变现有限,清盘人的费用仍会优先支付。

以恒大为例,即便资产仅能变现几百亿港元,清盘人仍可能从中收取数亿港元的费用。这种“旱涝保收”的机制,让不少债权人感到不公——恒大破产真的富了清盘人,而普通债权人却可能颗粒无收?

清盘人的“天价账单”是怎么算的?

清盘人的收费标准通常采用阶梯式计费:

– 首50万港元收取10%

– 其后50万港元收7.5%

– 其后400万港元收6.5%

– 超过500万港元的部分收1%

顺带提一嘴,清盘人还可能收取“成功费”和“特别费用”。例如,恒大清盘团队超过50人,包括律师、会计师、估值师等,每小时费率高达2000至8000港元。光是人工成本,一个月就可能上千万港元。

更关键的是,恒大资产遍布全球,清盘人还需跨境追讨高管资产、调查财务造假等,这些高难度任务都会带来额外的巨额费用。

债权人与清盘人的博弈:谁是最大输家?

虽然清盘人声称“资产变现越多,债权人受益越大”,但现实往往更残酷。以恒大为例:

1. 优先支付清盘人费用,剩余资产才能分配给债权人。

2. 跨境执行难度大,例如追讨许家印及高管资产需耗时数年,成本极高。

3. 债权人话语权有限,清盘人的决策往往难以监督。

一位供应商无奈表示:“我们被欠8000万,能拿回10%就算幸运,但清盘人却能轻松赚走多少亿。”这种“企业越惨,清盘人越赚”的悖论,正是破产清算中最具争议的一点。

小编归纳一下:恒大破产,谁才是真正赢家?

恒大破产案再次暴露了清盘行业的利益矛盾——清盘人稳赚不赔,债权人却承担最大风险。虽然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确保专业机构愿意接手“烂摊子”,但对普通债权人而言,这种机制显然不够公平。

未来,随着更多房企进入清算程序,怎样平衡清盘人利益与债权人权益,将成为法律和市场亟待解决的难题。恒大破产是否真的富了清盘人?答案或许已经不言自明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